新闻动态

News

新闻动态

MENU

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经济发展大会在上海召开

时间:2015-12-23

2015年12月14-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熙可集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在上海联合举办了“促进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为期三天的会议集结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生物圈保护区专家、管理者和企业家们,就绿色产品认证、标注及推广计划展开了深入的探讨。HIST秘书处业务主管霍斯佳参加会议。

39名参会者来自于14个不同的国家,区域横跨亚洲、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这次的研讨会为大家搭建了一个交流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供大家分享经验、交换信息、相互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态与地球科学部主任、人与生物圈计划秘书长韩群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自然科学项目官员Hans DenckerThulstru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与政策部门项目官员Peter Dogsé等参加会议。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参会代表对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经济发展怎么说:

“产品的认证、标注和推广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手段。它让消费者更清晰地了解产品来源、特性及相关服务,有助于促进可持续生产消费的行为模式。与之相呼应的是人与自然,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和谐共处。”

韩群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态与地球科学部主任、人与生物圈计划秘书长HansDenckerThulstru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自然科学项目官员

Peter Dogs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与政策部门项目官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熙可集团生物圈城乡统筹项目(BIRUP)旨在全球促进发展中国家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重新定义城乡关系和都市农业,实现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Edward Zhu:熙可集团CEO

接下来,让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Ecopia品牌代表着它的起源。这是来自于埃塞俄比亚的生态产品,一切相关企业都因它而生。我们在部落中开发产品,最终又让它造福于部落。”

MitslalKifleyesus-Matschie:埃塞俄比亚Ecopia公司总经理

“在摩洛哥,许多绿色产品都已经被成功标注,然而这其中所产生的利润却未能如愿到达生产者手中。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仍然是对生物圈保护区的定义和管理,这可能是绿色产品发展面临的最具代表性的挑战。”

DrissFassi:摩洛哥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

“‘参与保障体系’是古巴在地方上运行的质量保证系统。它向生产者们证明,只有信任,才能使消费者积极参与,加强社会网络间的知识交流,从而促进生产。”

Alfredo Socorro García:古巴Port-Harves研究所植物生理学和热带农业基础研究

“生物圈保护区作为一个探讨可持续发展、交流科学和技术的团体,是国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Nguyen Hoang Tri:越南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

“生物圈保护区这个概念可以改变并提升过去的发展模式,把‘只发展不保护’的旧思想转变成人与自然互惠互利。以景观管理为基础,同时确保可持续生产造福于当地百姓。”

YohanesPurwanto:印度尼西亚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执行主任

“社会,通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保障了人类的基本福利。我们的使命是要给生物圈保护区创造更好的条件,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并鼓励研究,加强生物圈保护区在学习可持续利用生态服务系统方面的作用。”

Johanna Mac Taggart: 瑞典生物圈保护区项目国家官员

“这次研讨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食品安全、外部认证和监测系统问题上,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一些我们(欧盟国家)觉得过于繁琐严苛的条例、要求、花费等,却恰恰是如中国、越南、韩国或者埃塞俄比亚这些国家所迫切需求的。”

Barbara Landgraf:德国Rhön 生物圈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认证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标),这需要时间和很高的地方动员,依靠当地的领导模式和长远的眼界。地方社区必须充分参与其中,他们的参与才是保障认证过程中经费运用合理的关键。”

Florence Arsonneau:多样&发展国际生态文化平台项目经理

“2004年,世界生物圈保护区La Palma的品牌和商标通过了商标命名法,获得了第45类国家专利商标注册。”

Carolina De León Garcia:西班牙La Palma生物圈保护区品牌推广

“现在的问题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往往也是最为贫困的地区。那些原生态产品是大家都可以随意获取享有的。当地的居民为此付出了高额的代价却收益甚微。”

冉景丞:中国贵州省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站长

“从2015年的样本销售记录(八月进行)可以监测到,与2013年相比,济州岛产品销售额提高了34%。销售额度增加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就包括对生物圈保护区品牌的使用。设立生物圈保护区展览厅,在大众媒体上的宣传广告以及济州岛保护区自身的努力都为销售额度的增加贡献了积极的力量。”

Jung-Goon Koh:韩国济州岛生物圈保护区和地质公园经理

Dai-YeunJeong:韩国济州岛生物圈保护区气候变化中心主任

“石南生物圈保护区代表着:来自钻石般闪耀的岛屿上的洁净的有机农渔业产品,提供给人们自然的休闲方式,并将利益反哺于自然。”

Kyong-O Moon: 韩国ShinanDadohae潮滩生物圈保护区世界遗产推广小组保护和管理专员

Heon Jong Lee:韩国木浦大学教授

Kyung-Gyu Lee: 韩国ShinanDadohae生物圈保护区公园与环境部门副经理

“绫町是位于日本宫崎县中西部的一个城镇,属东诸县郡。为日本最美丽的村庄联盟成员之一。2012年,绫町镇从长达21年的沉寂中苏醒,重新活跃在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舞台上。我们不仅准备了一系列保护区内产品的认证、标注及推广计划,还研发了相应的APP,使人们在移动设备上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绫町产品。”

Reiko Omoto:日本人类与自然研究所项目研究员

“财政援助:红河哈尼梯田分布在四个国家级贫困县。提高红米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是减贫和文物保护的根本。但是,由于农民缺少资金发展梯田产业体系,我们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能够帮助筹集资金支持梯田产业的发展与保护。”

王建华:中国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博士

张红榛:中国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世界遗产管理局局长

陈君:中国红河哈尼梯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生物圈保护区产品的标志应带有这个地区的特色,突出产品的可持续性特征,着重强调生物圈对自然生态保护的功能。”

Valentina Mauriello:意大利国土海洋环境部官员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简称GIAHS),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将其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焦雯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博士/助理研究员

“生物圈保护区的发展和未来趋势将与现代化的科技结合,中国有156个生物圈,33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在这么庞大的基数下如何保障绿色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命题。我认为,先构思做好几个试验点,再逐渐推开到其他保护区应该是可行的。同时,空间技术等科技手段可以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撑技术”

霍斯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业务主管

“‘保护地友好体系’由自愿遵循自然规律,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阻止破坏自然的行为,尊重和帮助当地社区的个人和机构组成,推广对保护地友好的生活、生产方式,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地——中国最美最自然的地方,并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使得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管俊清:保护地友好体系合伙人

在12月15日的总结讨论中,参会者商讨通过了一系列关于研讨会主题的建议与意见。他们认为,人与生物圈必须是一项世界性的活动,由保护区当地人民领导,立足本国生物圈保护区。在国家间的活动中,教科文组织应提供一切便利,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但是项目的主导者还是应来自于全球人与生物圈机构。

本次研讨会众多报告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同一问题,这将非常有助于对生物圈保护区内绿色经济的理解与发展。其它的平行讨论也将对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工作计划造成深远影响。此类讨论在生态系统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产业发展领域都是十分必要的。

2015年12月16日,所有参会者实地考察了中国领先的现代农业公司之一多利农庄,了解了他们的有机种植和智慧农业。随后,参会者一同参观了崇明东滩湿地,学习并了解了湿地的保护措施及其科普教育手段。

霍斯佳同部分参会嘉宾代表合影

东滩湿地考察

新闻动态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