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概况

HIST

HIST概况

MENU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

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简称“HIST”)系教科文组织二类国际机构,2007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提议建立,2009年10月获教科文组织第35届大会批准, 并于2011年4月获国务院正式批准。随后,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代表中国政府与教科文组织总干事I. Bokova分别在北京和巴黎签署了共建HIST的协议。2011年7月24日,HIST成立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标志着它在全球范围内宣告正式成立。这是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设立的第一个基于空间技术的世界遗产研究机构,依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建设。

国际项目合作与交流

HIST成立以来,已开展了柬埔寨吴哥世界遗产环境遥感、所罗门群岛东伦内尔濒危世界遗产遥感监测、全球变化对世界遗产影响空间精细观测与认知、中意文化遗产智能管理试点等项目;开办了多期世界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空间技术培训班,为亚洲、非洲20余个发展中国家的近100名世界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管理者提供了技术培训;举办了“第四届国际遥感考古大会”、“UNESCO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等国际研讨会,增进了利用空间技术开展世界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世界地质公园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战略目标

(一) 利用对地观测技术,协助教科文组织及其发展中国家成员国(尤其是亚洲地区)开展空间技术应用于UNESCO名录遗产的方法研究。
(二) 利用卫星影像数据支持教科文组织成员国的可持续发展决策,并帮助其评估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对遗产地和生物圈保护区的影响。
(三) 将HIST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用作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材。
(四) 将HIST发展成为积极促进空间技术研究的国际知名研究机构,以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五) 传播空间技术应用于UNESCO名录遗产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信息。

主要研究方向

依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建设,在自然与文化遗产、生物圈保护区、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为教科文组织及其成员国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应用示范、技术培训等方式增强成员国遗产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促进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空间技术,协助UNESCO及其成员国,开展有关自然与文化遗产、生物圈保护区和地质公园等方面的工作。

总体目标

在教科文组织发展理念和工作计划指导下,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相关国家和地区研究机构、大学、世界遗产地开展广泛合作,充分发挥其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在空间技术领域的软硬件优势,开展自然与文化遗产、生物圈保护区和地质公园等领域的研究和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