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新闻动态

MENU

首届“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

时间:2021-06-21

中新网成都6月18日电(记者 孙自法)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成都理工大学共同主办的首届“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论坛,6月18日在四川成都举行。

来自全国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专家学者代表、“美丽中国中脊带”相关地方政府部门及文化、旅游等产业界代表等相聚天府之国,共同研讨“美丽中国中脊带”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旨在促进中国生态、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美丽中国中脊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团队为破解著名中国人口密度分界线“爱辉(瑷珲)-腾冲”线(也称“胡焕庸线”)两侧所代表的东西发展不平衡问题于2017年12月提出,经过3年多持续深入的调查研究,近期已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交《构建“美丽中国中脊带”的建议》咨询报告。

郭华东院士在论坛上做《美丽中国中脊带:思考与前瞻》主题报告,对近年来“美丽中国中脊带”相关研究予以总结,并进行全局性思考和前景展望。他希望“美丽中国中脊带”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并推动“美丽中国中脊带”建设像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一样,最终发展形成国家战略。

围绕“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主题,论坛当天共有14位专家学者分别从各自研究角度作学术报告,随后展开广泛讨论,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中脊带”建言献策。

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政府、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政府、成都理工大学还提出联合发起成立“美丽中国中脊带文化旅游发展联盟”构想。作为非营利性社会团体,该联盟将面向“瑷珲-腾冲线”辐射区域,摸清资源与发展潜力,研究“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模式,创造协作、共赢发展机制。

成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龚灏代表论坛主办方致辞表示,“美丽中国中脊带”是以郭华东院士为首的科学家团队经过深入调研、反复研究提出的伟大构想。成都理工大学依托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数学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数字胡焕庸线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以及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在遥感、地球化学、环境监测、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该校能深度参与“美丽中国中脊带”这一宏伟任务,深感责任重大、契机宝贵。

据了解,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瑷珲-腾冲的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中国人口密度在近代形成的一条突变线,其自然-人文本底是生态脆弱的农牧交错带。基于“胡焕庸线”东、西两侧的农牧交错带与新发展需要,郭华东院士团队划定中国东北-西南的未来新发展国土空间,在呈金鸡形状的中国版图上,该空间区域处于“中脊”位置,遂称为“美丽中国中脊带”,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重庆、云南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核心为9省区市)全域或局部,面积达240万平方公里,呈45度纵贯中国东北-西南区域,并且北联东北亚,西南接东盟诸国,区位极其重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于2009年10月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大会批准,2011年6月获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当年7月在北京正式成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设立的第一个基于空间技术的世界遗产研究机构。

首届“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论坛由成都理工大学数字胡焕庸线研究院、管理科学学院、数理学院和数学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腾冲市政府、黑河市爱辉区政府协办,2022年的第二届论坛计划移师“胡焕庸线”东北端的黑河爱辉举行。(完)

新闻动态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