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新闻动态

MENU

“文化遗产空间观测与认知”香山科学会议在京召开

时间:2014-04-18

----2014年4月2日至4日,以“文化遗产空间观测与认知”为主题的第487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地球研究所所长郭华东院士、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主任廖小罕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林珲教授四位专家担任执行主席。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等来自中国大陆11省市及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斯里兰卡/法国等地的50位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
----会议采用评述报告、专题报告和讨论的形式进行。郭华东研究员作题为《文化遗产信息的空间观测机理与科学认知:构建“空间考古学”》的主题评述报告,讲述了国际、国内空间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从光学、雷达、GIS\GPS、虚拟现实、物联网技术等方面介绍了空间考古学机理,展示了目前国内外对地观测技术能力以及应用空间技术观测文化遗产地的相关典型案例。报告最后,在基于文献计量的文化遗产与空间观测学科与力量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空间考古学”学科体系的建议。随后,徐冰教授、林珲教授、赵辉教授分别作《高分辨率遥感的文化遗产探测理论与方法》、《文化遗产环境重建与虚拟地理环境》、《考古遗存空间结构的意义与研究技术需求》的中心议题评述报告,并有16位专家分别就各自中心议题作专题报告。在上述报告的基础上,会议围绕文化遗产遥感探测理论与方法、文化遗产多源探测技术与环境重建、历史时期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空间信息科学认知、空间信息技术与文化遗产监测管理等中心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本次会议是一次专家代表广泛、老中青结合、学科交叉性强的会议,彰显了自2003年第216次香山会议“人类文化遗产信息的空间认知”之后的11年间,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步。会议明确了空间考古的六个重大科学问题,分别为:文化遗产信息的空间探测理论与方法,文化遗产探测、研究与保护的空间技术,空间考古技术的适用性研究,自然与人类活动影响文化遗产的时空认知,文化遗产古环境重建与人地关系研究,空间考古学科学内涵与研究范畴,并进一步提出了建立“空间考古学”学科体系的建议。会议对空间信息技术与考古学科交叉达到了高度共识,一致认为要加强推进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与信息技术的交叉、渗透和融合,要积极地战略部署文化遗产与空间观测新的交叉学科研究,推进学科建设,抢占学科制高点,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为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服务。



会议现场


会议四位执行主席


集体合影


必看电影

新闻动态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