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继续审议了新的世界遗产提名,当天世界遗产委员会公开讨论并审议了包括中国“土司遗址”在内的12个申报项目。除丹麦、德国、冰岛、拉脱维亚、挪威五国联合申报的“北欧维京时代遗址”项目被“暂缓申报”以外,总共有11个申报项目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按列入顺序分别为:
伊朗2项:“苏萨遗址(Susa Site)”和“梅曼德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 of Maymand)”;
新加坡1项:“新加坡植物园”(Singapore Botanical Garden);
韩国1项:“百济历史地区”(Baekje Historic Areas);
蒙古1项:“大不兒罕合勒敦圣山及周边景观”(Great Burkhan Khaldun Mountain and its surrounding sacred landscape);
丹麦2项:“克里斯汀镇,摩拉维亚教堂聚落”(Christiansfeld, a Moravian Church Settlement)与“北西兰狩猎景观”(The Par Force Hunting Landscape in North Zealand);
法国2项:“勃艮地葡萄园气候与风土”(The Climats, terroirs of Burgundy)与“香槟地区丘陵、民居与酒窖”(Champagne Hillsides, Houses and Cellars);
土耳其1项:“迪亚巴克城堡与黑塞尔花园景观”(Diyarbakir Fortress and Hevsel Gardens Cultural Landscape)。
大会现场一致庆祝法国两项系列遗产“申遗”成功
当日下午审议的焦点是法国的两处以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为核心的文化景观项目。
世界遗产中心与ICOMOS的评估认为“勃艮地葡萄园气候与风土”系列遗产由勃艮第大区首府第戎与周边葡萄园地、景观与村镇构成,满足世界遗产的第(iii)条与(v)条标准,以及真实性要求,但其系列遗产的完整性和保护状况存在问题,尤其是遗产范围内一些城镇的扩张和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遗产的视觉完整性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决议草案建议“暂缓申报”。
但是,在审议过程中,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一致认为,该系列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在于:在长期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深厚知识、技术与专业能力,所形成的独特人与土地、环境的关系,以及独特的生产方式为基础形成的城镇景观与地方传统和文化,是一个真正的“地理系统”,涵盖了以葡萄园地为核心的地理、历史、技术、制度和文化要素,而决议草案中所述的负面因素并不影响该系列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因此,在委员国一致同意下,“勃艮地的葡萄园气候与风土”系列遗产最终“有惊无险”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法国“勃艮地葡萄园气候与风土”系列遗产
“香槟地区丘陵、民居与酒窖”则是在WHC、ICOMOS推荐登录的情况下,获得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全票”通过,毫无争议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与“勃艮地葡萄园气候与风土”相比较,虽同为以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为核心的文化景观,但其满足世界遗产第(iii)、(iv)和(vi)条标准,强调香槟酒生产是基于具有原创性的三个方面的系统组织:有效的城市规划、独特的建筑以及地下遗产。
这种“农业-工业”体系不仅构成了香槟地区独特的景观,而且形成了当地的经济和日常生活。这是一种长期的发展的结果,这种发展包括了技术和社会的创新、香槟酒的工业化和商业化,而这种发展加快了香槟酒生产从手工作坊向大规模生产转变并得以在全球销售。
值得关注的是,其符合第(vi)条标准的理由是:香槟地区丘陵、民居与酒窖,特别是在Saint-Nicaise丘陵地区,通过香槟地区具有文物价值的酒窖和早期的传统民居、香槟大道,以及由商业建筑构成的空间,体现了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香槟酒形象。香槟酒不仅是法国人生活艺术的象征,也成为了节庆、和解和胜利的象征(特别是在体育运动中)。因此,当该提名顺利通过的时候,场内外欢声雷动,大会现场进入一个小小的庆祝高潮,再次证明了香槟酒在全世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影响。
法国“香槟地区丘陵、民居与酒窖”系列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