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长城工程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对地观测中心举行
2012年7月20日下午,中国长城学会、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长城工程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届副委员长、中国长城学会会长许嘉璐,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潘教峰,国家文物局人事司司长解冰,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周友良,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周干峙院士、陈昊苏、康成元,长城书画院顾问赵满建等有关部门领导应邀出席仪式。仪式由对地观测中心主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主任郭华东院士主持。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潘教峰发表讲话。他代表中国科学院对数字长城工程委员会的成立表示衷心祝贺,并指出文化事业发展特别是遗产保护迫切需要科技提供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更加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因此,必须大力促进科技与文化事业、科技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成立数字长城工程委员会就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
国家文物局人事司解冰司长发表讲话。他代表国家文物局祝贺数字长城工程委员会成立,并指出,在黄华会长亲切关怀以及众多专家、学者参与下成立的长城学会,在长城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数字长城工程委员会的成立将实现高新技术和文化的有机结合,是贯彻文化强国战略的具体体现,希望它的成立能在发掘长城价值、提高全民意识方面做出贡献,并将长城保护研究推向新局面。
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周友良发表讲话。他说,中国长城学会多年来吸纳了大批专家、学者和志愿者,在长城的修复、保护和宣传方面做出了大量贡献。长城事业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数字长城工程委员会的成立将为长城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打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会上,UNESCO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副主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心源介绍了数字长城工程委员会发展规划,UNESCO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副主任洪天华、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院长童庆禧院士、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代表有关参与单位发表讲话,对数字长城工程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对其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许嘉璐、周干峙、潘教峰、郭华东为数字长城工程委员会揭牌;解冰司长宣布了数字长城工程委员会科技指导委员会名单;许嘉璐会长为指导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
许嘉璐就研究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发表重要讲话。他首先回顾了长城学会成立的背景,解读了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深刻内涵。他说,长城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和祖先的伟大形象,长城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为了实现研究、保护、维修、宣传长城的目的,弘扬以长城为象征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黄华同志带领一批老将军、老干部和学者们共同创建了长城学会。他指出,身处21世纪,民族的本性、民族的精神告诉我们,必须要走文化强国之路。长城的本质是谋求和平与统一,“让长城走向世界”,除了展现历史悠久,文化的深厚之外,还应该展现我们为和平而修长城,为统一而修长城。今天就要用“为和平、为统一”而实行数字长城工程,用科技的手段把我们的文化传给青少年,传向全世界。许嘉璐强调,数字长城工程委员会的成立符合时代精神,符合中国未来发展,也符合长城精神,是一个有远见的工程,同时也是我们老一辈将军、领导、学者精神的体现。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让长城插上翅膀,飞向世界各个角落。
郭华东院士最后作大会总结发言。他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数字长城工程委员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将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长城文化与空间技术的有机融合,推动发展长城保护工作。所谓“爱我中华,修我长城”、“修建数字长城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让雄伟的长城走向世界,把古老的长城留给子孙”,让我们积极响应邓小平同志和许嘉璐会长的号召,共同推进长城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加揭牌仪式的还有长城研究的相关专家、学者,长城沿线的省、市文物局、旅游局、景区管理部门的代表,以及热心长城事业的部分企业家等150余人。仪式上展播了《世界遗产空间观测与认知》三维演示和专题片《万里长城》。
数字长城工程委员会由中国长城学会与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共同发起,联合UNESCO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长城研究、遥感、考古、建筑、古建、测绘、旅游、生态环境、景区设计、数字化多媒体和艺术等诸多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的专业学术组织。
数字长城工程委员会的近期发展规划,主要包括:第一,弘扬长城文化,实践长城走出去战略。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为创新社会主义新文化作出贡献,促进长城走出去战略。第二,践行文化科技融合,打造新时期的数字长城研究、保护新平台。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进行长城遗产的示范研究,深入推进数字技术在长城遗产中的应用研究,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打造新时期长城研究、保护新平台。第三,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创新长城文化产品研发。对长城有关的出版、印刷、传媒、影视、网络、动漫、修复、景观规划、设计等领域进行研究开发。第四,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做好科学研究与科学教育普及工作。探索并处理好科学研究与科学教育普及的关系,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夯实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社会基础做出贡献。第五,加强机制建设,创新工程委员会的运行机制。根据国家创新机制建设要求,依靠国家文化、科研、宣传部门及各级政府,广泛联合各界社会资源,纳入到长城事业之中,把长城研究、保护工作推向新局面。
对地观测中心主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郭华东院士主持会议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潘教峰发表讲话
国家文物局人事司解冰司长发表讲话
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周友良发表讲话
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副主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王心源介绍数字长城工程委员会发展规划
UNESCO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副主任洪天华发表讲话
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院长童庆禧院士发表讲话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发表讲话
许嘉璐、周干峙、潘教峰、郭华东为数字长城工程委员会揭牌
许嘉璐为数字长城工程委员会科技指导委员会主任郭华东颁发聘书
许嘉璐会长为指导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