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新闻动态

MENU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专刊上线 纪念我国获取首批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四十周年

时间:2020-02-14

近日,由《雷达学报》组织的“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专刊第一期正式上线。“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系列专刊共出版三期,以纪念我国获取首批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四十周年,总结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技术的最新进展、促进和引导我国SAR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该系列专刊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邓云凯、电子科大教授杨建宇、北航教授李春升、北理工教授龙腾、西电教授邢孟道担任专刊主编。《雷达学报》主编、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院士为专刊致辞。
专刊涵盖了SAR领域的大部分研究方向,如成像理论方面的基于稀疏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等理论的SAR成像机理;成像体制方面的高分宽幅SAR、干涉/三维SAR、全/简缩极化SAR、多角度SAR、外辐射源成像等;信号处理方面的高分辨率SAR成像、分布式SAR成像、微型SAR成像、先进波形SAR成像、SAR抗干扰成像等;实际应用方面的SAR目标检测、图像解译、生物量反演、地形测绘、基础设施和地质灾害监测等。
SAR是一种主动式微波遥感设备,其成像不受光照和天气条件的限制,具有高分辨率、全天时、全天候观测目标或场景的能力。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SAR逐步成为对地观测不可或缺的手段,在世界范围得到了普遍应用。
1979年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现为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取了国内首批SAR图像,标志着我国SAR系统研制成功。四十年来,我国SAR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SAR技术在我国起步于70年代中期。1973年电子学研究所成立了“无线电和信息技术”调研组,开始调研工作。1976年5月29日,电子学研究所开始筹建信息科学与微波遥感技术研究室,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SAR系统研究和研制的研究室,并于1978年研制出SAR原理样机,进行了地面联调。1979年9月17日,在陕西武功机场,电子学研究所研制的机载SAR原理试验样机首次试飞成功,获取了我国首批 SAR 图像,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 SAR技术的国家之一。
四十年来,我国研制了一系列具有高分辨率、极化、干涉、极化干涉、三维成像能力的SAR系统。雷达工作频率从单一波段发展到P, L, S, C, X, Ku, Ka和W波段,并向太赫兹、激光拓展;分辨率从几十米发展到亚分米级;测绘带宽度最大至几百公里;工作模式从条带发展到扫描、聚束、滑动聚束等;获取数据从二维图像发展到高程图像、三维图像、甚至四维图像。目前,我国SAR技术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国际领先。

1979年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现为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制的机载SAR原理样机首飞并获取我国首批SAR图像

1979年机载SAR原理试验样机首次试飞的全体机组人员合影留念

合成孔径侧视雷达地面光学成像设备

新闻动态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