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提供人类福祉所必需的生态服务的根本。世界遗产地是地球上一些最为卓越的地方,它们不仅是全球自然保护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的区域。世界遗产公约确保了全球对这些珍贵遗产地的保护承诺,同时尊重它们与当地文化的深厚联系。
世界遗产公约特别关注一些遗产地,因为它们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保护着地球上一些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物种丰富的区域。这些遗产地包括:
被认为是“在陆地、淡水、海岸和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植物和动物群体的演化和发展过程中,展现出重要生态和生物过程的杰出示例”——(标准ix)
或者包含“最重要、最具价值的自然栖息地,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那些包含濒危物种的栖息地,这些物种在科学或保护上具有卓越普遍价值”——(标准x)
世界遗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独特贡献
世界遗产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力量。最新的研究表明,世界遗产地所拥有的物种数量,占全球物种总数的20%以上,尽管它们只占地球表面不到1%的面积。保护这些遗产地对于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至关重要。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在2022年12月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会议上,全球各国达成了共识,采纳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这一框架的出台,是为了应对大自然的衰退,遏制百万物种的灭绝威胁,并保护亿万人的生活。GBF的目标是到2030年及更长时间内,采取全球性措施,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
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NBSAPs)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政策工具。将世界遗产地纳入这些国家级计划,将有助于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世界遗产委员会(决议43 COM 5A、44 COM 5A和44 COM 7.2)呼吁所有缔约国积极参与GBF的实施,并强调世界遗产公约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包括通过将其纳入NBSAPs。
在荷兰信托基金(NFiT)的支持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与全球合作伙伴携手,共同制定资源和指南,推动各国间的合作,并加强生物多样性公约之间的协同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将通过教科文组织生物多样性倡议,为实施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作出贡献。该倡议的目标是提高会员国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认识,并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等多方面工作,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全面保护,加强生物多样性科学与政策的紧密衔接。